已有三百余年历史的正乙祠戏楼,是中国最古老的保存基本完好的纯木结构戏楼,被誉为“中国戏楼活化石”,这方写满岁月故事的天地,最适宜回响韵味厚重的声音。7月12日晚,朱红典雅的戏楼间,清音伴着古画一起流淌,著名阮琴演奏家冯满天端坐于舞台中央、纱幕之后,以一场名为“古祠听夏”的音乐会唤起传统文化形神两面的共鸣。
阮,名源于魏晋名士阮咸,历史悠久,它一度在时间的长河中几近湮灭,又在如今复原形制。近些年,在以阮为锚点还原古代文人精神境界的层面上,冯满天有许多尝试,他有时会带着乐器走出固有意义上的音乐厅,在绿树环绕的古刹、古朴天成的戏楼里悦己悦人,也有时会跳出名曲的束缚,从诗词古画或是随性挥洒的思绪中汲取灵感。“古祠听夏”音乐会与画作紧密相连:开篇的《夏山图》挥洒山林情趣,飘逸不俗;《四景山水图》描绘四季轮回,各个片段特质鲜明,春天生机舒展,夏日怡然明媚,秋风肃杀凄凉,冬雪苍茫凛冽;《夏景山口待渡图》勾勒烟水孤舟,意境高深;《溪山清远图》疏密有致,似韵律跌宕……
冯满天携6把形制音色各异的阮上台,拨弦时,一幅幅古画在纱幕上流转,音有形,画有声。“诗词、古画和音乐都是在追寻中华文化的制高点,让现代人回看古人的心境是怎样的。”冯满天曾说,最近几年,他每天都要看几小时古画,探寻、内化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,“看久了,会发现中国艺术的本质是‘气’。”这种超脱连贯、不耽于一山一树的精神,也贯穿在“古祠听夏”音乐会中,整个夜晚的节奏一气呵成。正乙祠戏楼独特的木质结构也格外延展了阮之清越、打击乐之灵动,音响效果沉稳而有层次。演出最后,冯满天向观众介绍了他与团队工作人员用8年时间复原日本正仓院馆藏唐阮的过程,虽然制琴时未能采用当年的小叶紫檀而用了红木,但还原度已相当接近。当这把流光溢彩、音色圆融的阮浮现在纱幕的影像中,千年时光的尘埃仿佛被轻轻拂去,一件乐器成为古今相连的桥梁。
“古祠听夏”,其实已不是冯满天第一次把音乐会开进正乙祠戏楼,听春、听秋、听雪,他的琴音随四季而动,持续为阮这件内涵深广的乐器探索表达。格外有趣的是,阮与古戏楼产生的化学反应相当奇妙,形式上,它们相得益彰,精神上,它们同是传统文化延绵至今的例证——文化空间资源与文化创意资源的有效对接,正是“会馆有戏”留下的生动的时代注脚。
记者:高倩
在线股票配资开户,十大炒股配资平台,配资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